季节总是随着年轮的辗转循环往复,如同那些光阴里难以释怀的故事。小寒过去了,大寒接踵而至,而农历一年也到了尾声。
今天(2021年1月20日)是大寒节气,凑巧的是,今天也是腊八节。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
大寒遇上腊八这样特别的“相遇”,a青年查询发现,下一次这样的巧合是在2032年的1月20日(阳历)。而上一次“相遇”,时间为2002年1月20日(阳历)。有专家表示,中国传统历法长时间与二十四节气并行且相对应,但两者遵循的规律不同,所以“腊八”不仅会巧遇“大寒”,还会巧遇“小寒”或公历“元旦”。
怎样做一碗完美的腊八粥呢?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食材有:大米、红豆、黑豆、紫米、花生、莲子、大枣、冰糖、桂圆和银耳。
然后我们来处理食材:红豆、黑豆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段时间,大约3个小时就可以了,然后我还加了一些银耳,一些朋友不会加入这个食材,但是我个人觉得,加了银耳的腊八粥口感会更加的香糯滑嫩,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试试,相信你的味蕾一定会爱上这样的腊八粥,银耳也要先泡发好,后期才能撕成小碎块备用。
食材泡发好了,大米和紫米洗干净,把所有的食材放在压力锅中,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了,不要放冷水,一定要放开水,只有这样,开水煮出来的腊八粥才会更加的浓稠,而用冷水煮出来的腊八粥,虽然会被煮开,但是食材想要变得浓稠是很困难的,而且用开水的腊八粥口感会更好哦。食材和开水都放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按下煮粥的按键,压力锅能够减少煮粥的时间,大概10分钟左右就能搞定一份腊八粥,然后尽情享受吧!
大寒中的三候,其物候反映分别是:“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大寒之日“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的意思。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气候
1、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
大寒节气的时候,大气环流是比较稳定的,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的时候,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和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的情况。在我国部分的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的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这段时间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2、一年中雨水最少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俗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是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稍微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3、气温回升
大寒节气这一天江苏最高温度达到17℃左右,是个温暖如春的大寒。往年大寒都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节气,今年江苏的大寒稍许有些不同,将迎来2021年第一次大范围的降雨,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全省晴到多云转阴,明天夜里阴有小雨。今天和明天白天江苏大部分地区还是晴天,在干冷和湿冷的夹缝中,这两天阳光就显得弥足珍贵。
大寒习俗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节气由于近年,这节气期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
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
1.食糯
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2.纵饮
“纵饮”,指放开宴乐,纵情饮酒。东汉蔡邕著作《独断》收录有“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3.做牙
“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年尾腊月十六。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4.除尘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5.糊窗
“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6.蒸供
“蒸供”,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称。
7.赶婚
“赶婚”,古说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8.趁墟
“趁墟”,购买日常用品,置办年货。墟期按约定俗成,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日。除十号外,天天都是墟日。旧时每逢墟日,无论是弯弯曲曲的小路,或是平整宽阔的大道,趁墟的人流络泽不绝。
9.洗浴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冲个凉,即老话所说的“有钱冇钱,洗净过年”。
10.贴年红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传统过年习俗,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大寒养生
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节气正值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冬季,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因此大寒养生要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
1、减咸增苦,固护脾肾
大寒饮食应遵循保阴潜阳的原则,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阳,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另外,大寒适逢春节前后,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可适当多吃一些健脾消滞的食物,如山楂;也可多喝小米粥,能健脾祛湿。
2、红色食物好御寒
大寒节气正处于冬春交替时节,此时人们需要注意防风御寒,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红色果蔬(如红枣、胡萝卜、红苹果等)和辛温的食物(如洋葱、花椒、紫苏叶等),红色果蔬能使人体增加热量,辛温食物可祛风散寒。此外日常还可以喝一些红茶或熟普洱茶,也能起到驱寒的作用。
3、早睡晚起,防风御寒
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以养人体的阴阳二气。此外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此时应根据天气的冷热来增减衣物,同时注意手脚的保暖。
4、保持室温,通风换气
冬季室温太低易损伤人体阳气,室温过高则易疲劳,还易引发外感等疾病,所以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同时还应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
5、热水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冷,则全身皆冷。大寒时节入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
6、适时运动,充分热身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在大寒时节运动,最好等到太阳升起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人的韧带、关节柔韧性都不太灵活,为避免造成运动损伤,运动前务必做好热身运动。此外如遇身体不适或过度疲劳时,应暂停运动。
— end —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腾讯网,图片来源包图网,德荣医疗不对其准确性及观点负责。如涉及凯发优惠的版权问题请联系0731-84516768,我们将立即处理,以保障各方权益。